试论《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文献综述

 2022-09-03 22:50:47

试论《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研究综述

摘要: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一部融入了大量神话元素的动画电影。神话的隐喻作用使故事的含义更加深邃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目前在国内 ,围绕《千与千寻》的专题研究主要有 3 个方面: 一是通过分析电影文本 ,揭示作品的主题 , 如成长主题、人类心灵的拯救、“童心”的重要性等 ;二是通过分析影片中的登场人物以及各种奇异的意象 ,来解读作品;三是从自然生态的角度 , 探讨影片对环境破坏等现代性问题的回应。而本文从神话角度对影片中的角色和意象进行分析,并以环境破坏和人性两个角度为着力点阐释这些意象和角色的象征意义。从神话角度分析《千与千寻》的研究,目前尚且少见,但也有逐渐深入的研究趋势。

关键字:《千与千寻》;神话元素;象征意义;比较;综述

  1. 学术界对于神话与象征的研究

河江胜的《神话·象征·社会》认为神话蕴含着人类文化沉淀和集体无意识。神话能够隐喻和象征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关系。文中分别研究了神话与象征,神话的象征性,神话原型,神话与现实,神话与科学等课题,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无意识的产物,神话和宗教仪式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普遍经验和心理特征,它们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一种心理积淀物或一种心理气质而保存在整个民族的潜意识中,作家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把这些心理积淀物或心理气质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把文学作品和象征民族共同心理气质的原型联系起来,才能揭开文学的内蕴和意义。[1]

胡亚敏的《神话与象征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美国研究的神话与象征课题,认为神话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象征和意象,反映了社会内在联系和民族的精神。[2]

刘世文,付飞亮在《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中分析研究了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原始意象和幻觉等核心概念,论述了艺术与集体无意识的内在关系,对艺术创作的根源、动机和表现的内容等问题作了合理的阐释,揭示了艺术与原型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说明了艺术创作的奥秘所在。认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的实质在于把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作为文学研究的核心,认为它不仅是文学的来源,而且是文学本质之所在。[3] 更多还原

  1. 学术界对于《千与千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

魏海山的《从视听教材lt;千与千寻gt;看日本对龙文化的吸收和创新》专门比较分析了中国龙文化与日本龙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日本的龙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大部分带有从中国大陆传去的中华痕迹。但日本的龙文化更带有龙蛇精神,因此日本的龙和中国的龙有区分,更像是蛇。此观点有借鉴意义。[4]

刘阳,喻瑜,任礼等的《动画电影创作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基于lt;千与千寻gt;的分析》主要从影片的舞台建筑、角色塑造、用词等角度分析传统文化与影片的结合。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及民俗的资料,其中能够借鉴的论述有对于八百万神明形象的分析,认为日本受其本土宗教神道影响,受自然界恩惠的日本人,认为地上万物皆有神灵宿主,比如山、森、岩石、水等等,这样产生了众多无名之神,由于数量之多就称八百万。在日本各地有着多种祭祀“神”的活动,在活动中出现的“神”往往都有凶神恶煞的妖怪形象。比如在日本东北秋田县男鹿半岛每年新年都会举行盛大仪式,装扮成妖怪一样的“神”会挨家挨户的走访,每到一家都会问“这家有懒汉吗”,有惩戒懒人之意。[5]

另外,该篇文献对于众神到汤屋洗浴的出处有如下观点:煮水迎神的祭祀活动在日本各地很常见,通常巫女或者神职人员用竹叶蘸上用大锅或者其他容器煮沸的水,然后挥舞竹叶把水撒在参拜者的身上,祈祷无病无灾,此祭祀在日本被称为“汤立神事”。配合着舞蹈而进行的“汤祀在冬至之时举行,意思是天地万物的生命力在冬至衰弱之时,请众生入浴,洗去尘埃污垢,恢复万物的生命力。同样是在长野县境内的名为上村和南信浓村的村落举行“霜月祭”时,在村落四角举行“汤立神乐”,并高唱“神名帐”( 众神名单) ,呼唤天狗和鬼神等,其后,带着鬼神假面的村人就会从四处围聚而来。这些场景都与《千与千寻》中众神熙熙攘攘入汤屋洗浴的画面颇有相似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