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于虚妄美梦——严歌苓小说《老师好美》与其原型的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5:25:01

文献综述

一、前言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老师好美》是继《雌性的草地》、《寄居者》、《无出路咖啡馆》等长篇小说之后又一部力作,小说源于姜文推荐给严歌苓的一则新闻——贵阳六中师生恋谋杀案。这则新闻引发了严歌苓对教育状况的关注,她断断续续在北京、安徽等中学采访六年,发现高考重压下,产生的一系列畸形教育、畸形关系。之后,严歌苓以这震撼人心的“贵阳六中师生恋”新闻故事为原型,用小说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向大众讲述了一位纠缠于两个情窦初开高三学生间的语文老师,大胆享受着男生给予的炽热爱恋,用短信传递着难以启齿的爱,最终将畸形爱恋升级为恶性杀人事件的故事。小说中学生努力模拟恋爱,最终结束于模拟杀人。严歌苓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叙事方式、丰富的细节与心理描写,呈现了这个真实的师生三角恋。书中人物、重点情节基本是真实事件的再现,严歌苓不仅挖掘了师生恋谋杀案中突破传统伦理的情爱,而且还向大众展示了人物细腻、复杂的内心,采用复合化的叙事视角,对人性深度进行开掘,可以说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与原型新闻故事之间有虚构也有收敛,虚构了人物的生活细节、结局,收敛了事件中难以令人接受的情爱事实,让读者在感受人物的同时了解事件来龙去脉,剖析广泛存在于校园内的师生恋行为,引发对当代教育的反思,呼吁社会关注高压学习状态下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严歌苓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老师好美》的故事原型取自于姜文向严歌苓讲述的2009年发生在贵阳六中的一起师生恋悲剧的新闻事件。据媒体报道,贵阳那场师生恋有多处细节污秽不堪。严歌苓听说此事后对那位女老师产生了同情。于是严歌苓将目光首次聚焦中学校园,讲述了一场校园中影迷而炽烈的禁忌之恋。

一直以来,对《老师好美》研究的论文很少,多数都是选择某一方面来论述,例如叙事手法、主题、女性形象等等,且以期刊、报道和访谈为主。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原型对比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之于原型在内容、结构、叙事手法和主题上的运用、改编与升华,对作者如何将贵阳六中师生恋悲剧新闻事件转化为小说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当代高压学习压力下校园内存在的诸多畸形教育和畸形关系。目前,还未有人将其原型与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国内研究

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严歌苓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严歌苓及严歌苓的相关作品多达百篇,主要研究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严歌苓作品的叙事手法,探讨严歌苓作品中的人性主题等。目前,国内对《老师好美》这部作品的研究仅有十几篇,除了从叙事和女性形象角度分析外,大多都是对主题的思考,还未有人将其原型与小说进行对比研究。

  1. 叙事手法

对于这部作品,研究者都是一分为二的看待,肯定了严歌苓写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将纪实性的故事重新还原,又让公众重新关注了这件当年曾轰动中国的大事件。但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严歌苓只是深入校园感受到了校园里高考的气息、青春的气息。 关于爱情、不伦、荷尔蒙,以及放纵、欲望,她并没有真切地体会到,所以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身份是真实的,而语言却是空洞的,心理亦是恐怖的。因此,在《严歌苓“创作体验法”之心理探微》 郝丽平 黄振林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第4期中,笔者认为她的创作倾向,不再批判人性、恋情,更多的着重点转向了中国的高考制度的奴性。当然,文中并没有浅显地标示这样 的话题。我们只能借小说整体的框架,来感受体悟故事背后深藏的想言却无以言表的悲哀与落寞。在《严歌苓lt;老师好美gt;叙事分析》 冯娟 白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中笔者也对此小说的叙事手法进行了剖析,在肯定严歌苓艺术上的创新的同时也认为一些情节还是处理的有些突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