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清明词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19 16:20:52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前人研究中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角度主要有清明所体现的文学性,宋词中的节日研究,宋词与宋代岁时风俗研究三个大方向,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其他的研究视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身份的清明几千年来不断被学者探求研究。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在汉代就已经有明确记载,西汉时期《淮南子bull;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1]清明节形成于唐朝,唐以前的文献资料中没有关于清明节的记载,但时至唐朝,关于清明节的记载以官方正史、野史笔乘、诗歌文论等多种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唐人过清明节的内容和方式。清代杜文澜所编《古谣谚》是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谚语所做的初步研究,其中辑录有“清明断雪”[2]的谚语,展现了清明时的气候现象。现代学者余世存《时间之书》介绍了清明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对于清明物候的介绍,以“君子以议德行”[3]作结,从一个侧面切入了中国的历史、习俗和古人的生存之道。由此可见,前人对于清明的研究皆以文学为载体,无论是专门研究清明等节气或更大范围的专著,还是对清明有所涉及的史书、诗歌等,无一不体现出清明所携带的文学性。

关于宋词中的节日研究较少,贺闱的《宋代节日词研究》[4]主要围绕对宋代社会生活具有深入表现的节日词进行创作研究,其中对于清明词的讨论探究了其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描写。张玉娟《宋代清明寒食词之研究》[5]从节日文化的视角对清明寒食词中反映出的社会习俗、文化现象、词人的创作心理以及词作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出宋代清明寒食词主要内容为描摹景致、抒发情感和对政治社会的想法。杨羽婷《宋代清明词研究》[6]主要研究的是宋代清明节、宋代清明词的发展演变情况,宋代清明词的情感主题和深层意蕴,研究宋代清明词中的民俗文化,并探索宋代清明词对唐代清明诗的继承和发展,进而考察宋代的社会生活和宋人独特的生命态度、精神风貌。顾宝林《论宋代清明词》[7]系统地研究了清明作为自然节气和传统节日的独特意蕴,也兼顾了宋人特有的节日意绪。

宋代岁时风俗研究,从宋代起就有所著述。宋人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的《梦梁录》。《东京梦华录》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记录了当时东京的汉族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其中专设“清明节”一卷,“寒食第三节,则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前一日谓之lsquo;炊熟rsquo;,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lsquo;子推燕rsquo;”[8]等介绍了北宋时期清明上新坟、插柳、上头(女子出嫁前更改头饰的一种仪式)的风俗。《梦梁录》是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其中“清明”一章除了介绍上新坟、插柳、上头的风俗外,还记载了赐新火、观龙舟之俗:“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宜赐臣僚巨烛,正所谓lsquo;钻隧改火rsquo;者即此时也。”[9]可见宋代关于清明风俗的研究,其特点为客观的描写与记述。宋词研究是备受历代研究者青睐的课题,但针对宋词中岁时风俗特别是关于清明的研究较为少见,仅出现于少数现代学者的研究中。黄杰的《宋词与民俗》[10]从民俗角度切入,论述了宋词与节序民俗等的关系,发掘了不少在宋词中鲜为人注意的民俗资料,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学术研究的一个空白。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11]分宋词与都市、节日、歌妓、市民四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宋词中的狂欢精神与宋人节日生活的纵情享乐有内在的联系。

除上述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外,对于宋代清明词的研究前人还涉及了一些特殊角度。郭弘《东风临夜冷于秋——论吴文英的清明怀人词》[12]以吴文英的清明怀人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因物兴悲、托景寄意的写作手法,以及所抒发的伤春伤别和悼忆之情。任梦池、姚钦纹《宋代清明寒食词中的“舟船”文化》[13]通过研究宋代清明寒食词中对“舟船”意象的描写,介绍了宋代清明时节人们欢愉的节日活动和宋人在清明寒食节所表达的深切情感。李淑岩《宋人“清明”词对杜牧lt;清明gt;诗的审美接受》[14]主要探讨了宋代词人从'游春'、'伤春'、'悼春'方面对杜牧《清明》诗文化情趣的接受。

前人对于宋代清明词的研究,在其内涵、历史发展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解析,为后人研究提供大量详实的材料。对宋词与宋代岁时风俗的研究将文学作品细化到宋词,内容更为细致,宋代岁时风俗与清明之间为包含关系,研究范围广。总的来说,前人研究在清明的内涵与演变,宋词中的节日,宋词及宋词创作背景,宋代岁时风俗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虽然前人研究在清明、宋词、宋代岁时风俗方面都有所涉猎,内容丰富,但将这三者相联系进行的研究较少。对于清明大多从文化、医学、经济等领域进行研究,其与文学的联系较少;对于宋词与宋代岁时风俗的研究,研究范围较广,除了节气外还涉及节日民俗、都市宫廷、饮食起居、坊市歌舞等多个方面,同时其中对清明的记述也相对较少。本课题的研究将岁时风俗细化到清明,并将其与特定的文学作品——宋词作联系,通过对宋代清明词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宋代清明词的独特意蕴。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推动对于宋代清明词的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出补充。本课题还将联系宋代的岁时风俗,以其为背景,以宋词为研究材料,对其中所涉及的清明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步骤为:统计《全宋词》中有关清明的作品;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研究作品中清明词的描写内容、情感特征和思想蕴义;结合古人书写传统,宋词的文体特征和社会背景,分析宋代清明词的艺术特色;对南北宋清明词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1]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2](清)杜文澜.古谣谚[M].北京:中华书局,1958[3]余世存.时间之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4]贺闱.宋代节日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5]张玉娟.宋代清明寒食词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6]杨羽婷.宋代清明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8[7](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宋)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9]黄杰.宋词与民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郭弘.东风临夜冷于秋——论吴文英的清明怀人词[J].社科纵横.2015,12[12]任梦池,姚钦纹.宋代清明寒食词中的“舟船”文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05[13]李淑岩.宋人“清明”词对杜牧《清明》诗的审美接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9[15]顾宝林.论宋代清明词[C].见:中国词学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08.96-1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