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说他爱国,是因为他一生都在为收复土地、统一南北大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说他是伟大的词人,是因为辛词承前启后,自成一格,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辛弃疾是宋词大家,他一生创作六百余首词,其中描写农村景致与农家生活的农村词有二十五首。其乡村田园词对农村自然风光、农村人物以及乡村民俗风情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具有清新自然、宁静和谐又不失明丽活泼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在我国古代词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部分词作的创作又与词人个人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
或许我们可以看到,在辛弃疾的农村词里,也有为荒年歉月生计艰难的农民写照的。 如《浣溪沙·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擎,殷勤谢却颤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荒年歉月农民生计的艰难,而是着重写了当前雨水调匀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大家不 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这就暗示了去年旱灾的严重,以及他们遭受过、现在还正在遭受着的痛苦的煎熬。他在农村词的创作上所体现的“隐”与“秀”的特色,自然也是个性化了的 。
徐程在《辛弃疾农村词浅析》中也提及了辛弃疾农村词对后代词坛上的影响力,一方面,一改晚唐五代“花间词”的那种柔靡文风;另一方面,又是对民间词的一种提高,克服了民间词语言上的散漫、芜杂,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因为辛弃疾没有参加过劳动,故而不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农村词来。而季蓄在《简论辛弃疾的农村词—兼谈辛弃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写到:由于民族的危难,造扰出这位带剑的词人,使他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克服阶级的局限,正视现实,并且确认了农民在抗金斗争中的战略地位,他自觉地参与了农民起义,心甘情愿地作农民领袖耿京的部下,并一再以实际行动表明他对起义军事业的忠诚 ,主动地由地主阶级向着农民阶级靠拢。
辛弃疾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一直都颇受关注。他的许多词作都是雄深雅健的风格,而他也有作为隐士的一面,在其田园词中具有独特的风貌。辛弃疾的农家词主要创作于他被迫闲居带湖、瓢泉等农村之时,在这二十余年的农村生活中,他亲近大自然,寄情于农村风光,从而使得其农村词有着浓重的乡土色彩,这里有恬淡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繁忙快乐的农村生活,生动纯朴的农村人民,还有词人的伤悲忧愁。本论文要对其田园词和相关问题作简要论述。要从辛弃疾的生活、个人爱好以及特长、文学创作及成就等方面来探析其田园隐逸情怀,更深层次地看待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辛弃疾现存的600多首词中,农家词有25首,数量虽然不多, 在词坛上却别开生面, 不容忽视。这些清新淳朴的农村词则更具有一份风貌,却很少被人们提及。近年来研究者对这部分词在评价上分歧很大。从建国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研究者大多将注意力放在辛弃疾词的“爱国思想”的赞颂上,八十年代以后的研究方法多样化了,视角也广阔了许多。在其农家词的研究方面的成果也很多。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