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年轻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课本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生存能力。日本早在1996年文部省中央教育审议会上就把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作为以后教育的一个新的目标。日本教育法第29条规定“小学是适应身心发展,作为义务教育被实行的普通教育的基础”。 日本文部科学省明确地规定了“体验活动是培育孩子们丰富的人性、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的生存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实践活动的展开对于生存力教育的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国外方面,有很多学者针对生存力教育和实践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茂呂輝夫在《自然体验活动和生存力的关联性》中提出自然体验活动能够赋予青少年道德观正义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和课题解决欲望,拥有提高积极性和协调性以及培育判断力的社会性成效。此外,他还通过调查对比,证实了一周的长期野营活动和高效率的短期自然体验活动的效果是最好的。五島政一的《重视为培育生存力的自然体验活动的环境教育相关考察》中提到培育生存力的自然体验活动如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本土的知识和文化做出贡献。在获得本土自然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对故乡祖国的爱意。梨本加菜则在《小学教育课程中的体验活动》中总结了日本小学教育中体验活动的情况并为体验活动的充实指明了日后方向。
国内方面,也早就有学者对日本的生存教育进行研究。首先,王贤德,唐汉卫在《日本“生存力”教育及其省思》中阐述了“生存力”教育的内涵历经的由注重个性充分发展转向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进而转向注重“资质和能力”的两次转变,在探索日本“生存力”教育中独特的价值意蕴的同时也省思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政策支持方面,秦东兴《日本中小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中从“体验活动”实施的政策保障角度探讨讨论中小学体验活动的开展情况。而苏青在《日本中小学生素质拓展新途径:青少年体验活动综合计划》中从2008年日本文部省出台的《青少年体验活动综合计划》出发,讲述了日本体验活动在实施上的组织机构上的统一领导、师资上的切实保障、经费上的稳固来源和地方民众的积极支持。
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小学“生存力”教育中的特别实践活动的展开形式、意义、特点等,并探讨日本的学校·家庭·地域的协作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对我国生存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开展的建议。
2.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同时也是我们的邻国,其教育经验能给我国很大启示。通过对日本小学的特殊实践活动教育的研究来掌握日本对儿童“生存力”的培育方式,能够有助于我国“生存力”教育的改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对于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有着很大意义。
3.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EB/OL].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諺から見る日本人の金銭観文献综述
- 『東京女子図鑑』から見た消費文化背景下の日本都市部女性の尊厳感について文献综述
- 关于日本政府“招收30万留学生计划”的可行性研究;「留学生30万人計画」実現の可能性があるかについての研究文献综述
- 从老年痴呆症谈中日两国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其生活模式;老後の心理特徴と生活様式に関する考察――中日両国の高齢認知症の発病原因から文献综述
- 浅谈在日语学习中日语流行语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 日本孤独死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 从联谊现象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心理及其原因文献综述
- 日本小学“生存力”教育中的特别实践活动研究文献综述
- 日本の大学における学生就職支援の革新についての考察——キャリアガイダンスを中心に文献综述
- 戦後日本の家庭教育政策のプラス?マイナス効果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