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前言
《简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女性意识成长的小说,在外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脍炙人口又令人难忘的经典,但是如《简爱》这样几乎成了女性必读之物的作品却是不多的。它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那种不屈服于世俗的女性觉醒深深植入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简爱》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的价值=尊严 爱。《简爱》不仅仅是简爱这个人物的女性自我认知的觉醒,也是当时以及当代整个社会女性自我认同,自我认识的开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万个学者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角度认识《简爱》,本文就是要带领读者来重新认识简爱在她的一生中,从一个孤苦无依的大众女性逐步成长为一位洋溢着独立自强,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女性。
-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夏洛特·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自出版到目前这近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学界对《简爱》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须向于深化和多元化,国内与国外针对于《简爱》的研究也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比如,在国外评论界有人认为《简爱》不应该属于一部女权主义小说,并且在1996年,Robert Martin在他的“The Accents of Persuasion:Charlotte Brontersquo;s Novels”中指出《简爱》算不上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小说,而是一部宗教小说,这当中涉及到了宗教对于男人的意义。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小说中所包含的认为女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做饭织补的观点不能认为是要求分工上的平等,而只能算是对女人性情本质的认识罢了。除此之外,在1990年,Jean Wyatt在她的“The Role of the Unconscious in Womenrsquo;s Reading and Writing”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对认为小说激励女性追求进步的作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表示虽然小说满足了女性追求自强的心理愿望,然而简·爱和罗契斯特的浪漫结局实际上是恋父情结的结果,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Suan Gubar和美国著名女权批评家Sandra Gilbert在作品《阁楼上的疯女人》中,从女性主义角度和心理层面阐释伯莎与简·爱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伯莎的非理性行为是简·爱在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受到压抑心理的发泄。同时,女性作家Elaine Showalter 也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附和了这一观点,认为梅莎是简·爱的另一个自我,是简·爱双重人格的表现。她表现了简·爱心灵中的隐蔽、愤怒、疯狂的另一面,他们都是受男性压迫的姐妹。这些研究对于《简爱》的深入了解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国内研究状况
相比较国外从文学,政治,历史等多角度折射这部作品的光芒,对于《简爱》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品评这部作品,在普罗大众的视野里,简爱是一个相貌平平,然而却有着独特的反抗性格,纯洁的灵魂,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好感情。韦德三(1981),吴静(1995),夏郁芹(2000),佟静(2003),王慧英(2010)等都对《简爱》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作品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表达了对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理想。然而,现今不少研究也指出简爱其实是被自卑死死缠住,因为自身的形象,卑微的出身,浅薄的阅历而产审理渺小感和自卑感,他的许多努力与其说是为了追求自由独立,不如说是为了甩掉自卑而得到优越感。赵海红《简爱的失败》中指出,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取得平等,照顾别人而不是被别人照顾才可以使她比摆脱自卑。在《lt;简·爱gt;中的妇女“陈规形象”》曾雪梅指出,《简·爱》初看也落入了“魔鬼”与“天使”的常规模式,但是她没有对传统的“天使”完全否定,也没有对叛逆型的“魔鬼”完全肯定,并且在简爱的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在《论lt;简爱gt;中的性别意识形态》中,陈姝波也认为,女主人公的性别意识形态模糊、矛盾,对父权意识形态既妥协迎合又挑战颠覆,一方面理性冷静,反抗叛逆,另一方面则过于保守、服从、虔诚。国内文学界仍有进一步从多侧面,多角度的发掘小说主题,深层次的剖析人物个性,从而充分凸显小说艺术张力,使其散发持久的艺术魅力。
2.3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
《简爱》这部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女主人公以及作者不承认传统的妇女美德,全书激荡着女性对于传统男权社会的愤怒和反抗。谢衡兰在他的作品《夏洛特·勃朗特及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文化研究》中指出“ 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时代的印记,那么与身俱来的气质和家庭成长环境则在更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夏洛蒂是一位性格分明、内心复杂的女性作家,在19世界英国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的情况,夏洛蒂能在她的作品中大胆地表达她对女性观念和女性权利的追求,就充分体现了她的性格特质,研究她及她的作品固然就不能忽视家族、环境、经历对她的影响与作用。”《简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简爱追求独立自由,对纯真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是每一位女性的向。国内外有不少关于“简爱女性意识”的研究,比如王文惠(2003),王瑛(2007),王翠芳(2011)等都对这一方面做出来贡献。然而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永无止尽的,对于《简爱》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华传统服饰的语际翻译文献综述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献综述
- 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工具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 以法国电影《四百击》为例浅析新浪潮电影的艺术表现特点文献综述
- 《皮格马利翁》中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in Pygmalion文献综述
- On hyperbole of cosmetics marketing plan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从夸张修辞看社交平台上的化妆品营销文案文献综述
- 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研究文献综述
-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The Fifth Child 浅析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的女性主义文献综述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文献综述
- 中国二语学习者学术语篇的词汇特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