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前言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作者讲述了一只叫巴克的狗由养尊处优的宠物狗成为吃苦耐劳的雪橇狗,最终听从召唤回归荒野的历程。该作延续了伦敦生存小说的主题:生命总是在不断挣扎求存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力量。作品问世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野性的呼唤》进行解读,得出了各有见地的看法,使读者对本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本文将从象征主义出发,通过探讨巴克在三个阶段经历的隐喻意义解读《野性的呼唤》,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
- 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背景
杰克bull;伦敦研究从他在世时即已开始。他在美国评论界历来是个引起争议的人物,或将他视为美元写作的商业作家,或视为写冒险猎故事的通俗作家,或视为盲从的激进作家,或被视为严肃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总体上,他在批评界经历了赞扬——批评、冷落——复兴的复杂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与文艺理论发展及文学批评界关注的中心相适应。早期的伦敦研究着重生平研究,最好的研究也是结合他生平、研究其生平与作品的关系。早起研究伦敦的代表作品是欧文.斯通的 《马背上的水手》,但作品有很多虚构成分,误导了后来研究者。20世纪60年代,对伦敦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伦敦与19世纪文化之关联和伦敦创作技巧的角度进行研究。进入90年代以来,对伦敦作品的研究更深入和全面,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如阶级、性别和种族等意识形态问题及文化批判等众多方面,研究作品主题、写作手法,分析他的文体、文艺思想和非代表性作品等。
《野性的呼唤》作为伦敦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问世以来引发强烈反响。早期对作品的研究主要是从伦敦真实经历和作品之间关系以及现实主义角度进行。进入20世纪以来,研究更深入和全面,如对作品艺术手法和技巧的研究,以及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遗传和环境对狼、狗的影响。但是对《野性的呼唤》研究缺乏系统性,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2 国内研究背景
《野性的呼唤》早在20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早期对作品的研究主要是欣赏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残酷性的批判。随着翻译文献资料的增多,学者对《野性的呼唤》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一些学者从自然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林兴秀在2014年发表的期刊论文《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主题中的建构》,林贵梅在2013年完成的硕士论文《“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田芳2012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一些学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解读,如白玥在2013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从生态批评角度探究野性的呼唤》,蔡希望在2011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也有学者分析《野性呼唤》中的多重主题,如董天2008年发表在期刊上的《野性的呼唤多重主题的解读》。虽然国内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作品仍有其它角度有待探讨。
2.3 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华传统服饰的语际翻译文献综述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献综述
- 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工具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 以法国电影《四百击》为例浅析新浪潮电影的艺术表现特点文献综述
- 《皮格马利翁》中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in Pygmalion文献综述
- On hyperbole of cosmetics marketing plan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从夸张修辞看社交平台上的化妆品营销文案文献综述
- 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研究文献综述
-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The Fifth Child 浅析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的女性主义文献综述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文献综述
- 中国二语学习者学术语篇的词汇特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