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交际观是对交际的概念,内容,性质,功用,方法及交际行为,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的认识和阐述。本文通过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分析关联理论交际观在社会交际中的应用及意义。
引言
莫里斯(1938)把语用学看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关系的学科,格莱斯(1957),奥斯汀(1962),莱韦斯(1969,1979)舍尔(1975,1979)等语言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符号和符号使用的关系,是由推理支撑的超符号关系,[1] 它们虽然起到了解释交际功能的某种作用,但都缺乏完善的考虑,为人们所不能接受。Sperber和Wilson在批判的的吸收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交际观,他们认为,人类认知过程要求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交际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觉得最有关联的信息上。在他们的理论框架下,人就像计算机一样,是一个超级信息处理系统。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传递信息,而听话人通过推理处理信息。[2]本文从说话人的明示,听话人的推理及语境环境来分析人物间的交际方式方法。
研究背景
明示-推理
Sperber和Wilson给明示-推理下的定义是:交际者发出一个刺激,这个刺激使交际者和交际对方相互明了这样一件事,即交际者有通过该刺激使交际对方明了或更加明了若干假定,即集合{I}的意向。[3]也就是说,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讲,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明示就是明确示意。明示是指说话人有使某事明了的意向,然后采取某种方式让听话人有此意向。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讲,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是指听话人以说话人提供的证据为出发点,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向的过程。由此可见,关联理论既包括说话人也包括听话人,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认知语境
认知环境和认知语境是两个相关却又不同的概念。Sperber和Wilson是这样定义的:A.在某给定的时间,当且仅当一个人能够在心理上表征一个事实并且承认这种表征为真或者可能为真时,就称这个事实对他来讲是明了的。B.一个人的认知环境就是他所明了的事实的集合。[4]互明就是双方对认知语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交际是否可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要看彼此的认知环境能否明白和相互明白。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华传统服饰的语际翻译文献综述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文献综述
- 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工具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 以法国电影《四百击》为例浅析新浪潮电影的艺术表现特点文献综述
- 《皮格马利翁》中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al class in Pygmalion文献综述
- On hyperbole of cosmetics marketing plan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从夸张修辞看社交平台上的化妆品营销文案文献综述
- 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研究文献综述
-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The Fifth Child 浅析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的女性主义文献综述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文献综述
- 中国二语学习者学术语篇的词汇特征研究文献综述